旺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9月以來歐美各國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結果9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9.65,較8月上升0.83%,創下年內第2大月漲幅;同時,9月人民幣的名義有效匯率為113.81,較8月貶值0.27%,連續3個月下滑。

新華社報導,國際清算銀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較前一月升值幅度,已經連續2個月上升。而經過8、9兩個月的升值,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已經接近5月的水平。

從9月的市場表現來看,當月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由6.8126上升至6.7011,升值幅度達1.64%;兌日元的中間價由8.0847上升至7.999,升值幅度1.06%;而由於歐元的強勢,兌歐元的中間價則由8.6333貶為9.1329,貶值幅度5.79%。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公開資料,目前該機構計算人民幣有效匯率的一籃子貨幣中,日元、美元、歐元、韓元、以及港幣、台幣這6個幣種占據了83.6%的權重,其中日元的權重居首,達到26.2%,美元的權重占20.3%,歐元的權重占17.8%。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升值,截至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已升至6.6497,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從1994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至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升值55%。

大陸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此前介紹,最能代表貿易品國際比價的指標是實際有效匯率,即由主要貿易伙伴貨幣組成的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它既反映了美元和其他國際主要貨幣的交叉匯率的變化,也經過了對各國通貨膨脹差異的調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粉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