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及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今(18)日發布聯合聲明稿表示,如果高效率、低污染的石化工廠未能興建,一旦石化與相關業者為了生存而紛紛外移,將對經濟發展影響甚鉅,我國應做的是配合全球產業發展趨勢,有效控制石化業的污染與公安危害,而非一味反對石化業,應在健全環保的石化工業基礎上,持續推動國家整體工業發展。

工商協進會與工總今日上午發表聯合聲明,在聲明稿中提到,石化業是國內極為重要的基礎產業,為三大兆元產業之一,年產值約1.7兆元,約占我國國民生產毛額(GDP)的30%,石化產業供應汽車、家電、電子、資訊、紡織、建材等工業原材料,產業關聯性極高,98年相關產業整體產值約3.3兆元,維繫國內約42萬製造業就業人口。

不僅如此,石化業提供的能源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質,它製造出來的產品,涵括食衣住行育樂,無所不在,重要性不言可喻。此外,美國與歐洲為高度環保國家,但為維持總體產業發展,仍審慎維護著石化產業,迄今仍維持石化業大國的地位。

聯合聲明稿中還說明,石化廠主要產出的基本原料為乙烯,是一種易燃氣體,需以高壓低溫儲存,運輸不易,因此,進口成本甚高,一旦在原料端出現缺口即需付出高成本,產業競爭力將會受到重創,如果石化業與相關產業為了生存而外移,失業人數勢將增加、專業人才與技術亦將外流,我國的產業競爭力與生存發展必將遭受極大衝擊。

工商協進會與工總指出,高效率、低污染的新世代石化工廠事實上已擺脫以往的污染形象,先進國家大多以其為產業布局重點,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即擁有全球80%的生產能量,荷蘭與比利時等環保大國的石化產業更是重要的出口產業,各國並未因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轉移石化產業的重心。

因此,工商協進會與工總認為,若能將石化產業架構在安全與環保的前提下進行,對於取得化工、紡織、橡膠、塑膠、光電等相關產業所必需之石化原料會有極大的助益,石化產業的製程與產品開發仍是當今世界上科技產業能否往前邁進的重要關鍵及基礎原料。

工商協進會與工總也表示,新建的石化工廠自應在高效率、低污染的雙重嚴格要求下進行,如此,不僅可發展高值石化產品,維持我國國內雙石化體系平衡發展,還可大幅減少空污排放,預計可將原本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至現量的50%以上,在政府與環保團體嚴格監督下運作,對於國家發展將利大於弊。

工商協進會與工總在聯合聲明稿最後更強調,如果高效率、低污染的石化工廠未能興建,不但台灣石化業自給率無法提升,而且影響上下游產業發展,一旦石化與相關業者為了生存而紛紛外移,將對經濟發展影響甚鉅,我國應做的是配合全球產業發展趨勢,有效控制石化業的污染與公安危害,而非一味反對石化業,應在健全環保的石化工業基礎上,持續推動國家整體工業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粉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