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羅倩宜/特稿

1985年美日德英法五大工業國(G5)所簽署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常被拿來當作近期美中匯率大戰的比較。當年日本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美國貿易赤字50%是來自日本, 此外,日本在美國的直接投資龐大,控制許多銀行業,頗有今日中國不可一世之姿。

「廣場協議」的時空背景是,美國財政赤字龐大,雷根政府又實行高利率,導致美元不斷升值,影響出口競爭力。於是,為了解決貿易逆差,降低龐大外債,美國決定讓美元貶值。

1985年9月22日,G5財長及央行總裁,在紐約廣場飯店簽署協議,各國聯手干涉匯市,意在削減美日鉅額貿易赤字。廣場協議簽署後3年內,日圓升值了80%以上,大量熱錢流入日本股市和房市。1986年日經225指數從1萬3000點起漲,飆至1989年將近3萬9000點,東京房地產價格漲了3.5倍,全日本的土地總值,相當於日本GDP的5倍。日本股市和房市的泡沫,終於在1990年代初期破滅,隨之而來「失落的十年」,使得日本至今仍無法恢復往日雄風。

這也是為什麼,近來亞洲及新興市場對於國際熱錢來襲十分謹慎,深怕熱錢炒作匯市和房市,一發不可收拾。打擊熱錢的招式,也依各國不同需求,搭配匯市干預、金融管制、資本管制等不同工具。

最為戒慎恐懼的應該是中國。一方面要跟美國拆招,化解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壓力。因為美國不只在國內推動人民幣法案及對中國課徵反傾銷稅,也將匯率問題訴諸IMF、G20等國際組織,似乎要重現當年的廣場協議。

另一方面,中國更要小心對付國際熱錢。因為預期人民幣有升值行情,市場資金從2009年下半年就湧入中國炒作,中國房價已連續漲了14個月,外商直接投資房地產金額,近期仍大幅成長。今年上半年中國金融機構的外匯貸款餘額增加了323億美元,企業出現「負債外幣化」的傾向。

因此,中國在從今年4月提出新國十條(增加土地供給、調高第二房以上的頭款比例)打房,10月初宣布調升6大銀行的存款準備率,希望避免熱錢帶來的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

南韓最近則利用資本管制來阻擋外資炒匯。今年6月頒布新規定,自今年10月起兩年內,本國及外國銀行持有的外匯衍生性商品不得超過資本的50%及250%。南韓當局為了宣示決心,10月初又宣布實施金檢,未來三週南韓央行和金管局將清查銀行持有的外匯衍生性商品比例。

日本面對的炒匯壓力,不只國外熱錢,還有國內散戶,以家庭主婦為主力的炒匯散戶,占東京匯市成交量2-3成。因此,從8月底開始,日本央行一方面投入2.12兆日圓進行阻升日圓,另一方面限制散戶槓桿操作,從先前的400倍縮小為50倍。10月初日本無預警調降利率至0,並投入5兆日圓收購債券,不過,這個寬鬆政策也僅讓日圓短暫貶值。日本財長野田佳彥上週喊話,將隨時進場「果斷」干預。雖然做了許多努力,日圓走升的趨勢不變,上週五並向1美元兌81日圓的價位叩關。

泰國政府上週宣布開徵熱錢稅,外資投資泰國債券的利息與資本利得需課徵15%稅率。泰銖今年以來升值逾10%,該國財政部今年已連續三次調升經濟成長率,預計全年GDP成長7.8%。

許多國家尚未實質干預匯市,迄今僅以口頭示警來防範熱錢及炒匯,印度、菲律賓、智利皆屬此類。印度央行總裁蘇巴拉奧上週兩度表示,若外資湧入導致匯市波動過大,進而衝擊印度經濟,官方會出手打壓。今年以來,外資投入印度股市和債市的規模分別達230億及100億美元,印度盧比過去一個月飆升5.2%。

同為金磚四國陣營的巴西和俄羅斯,在匯市上的作法則是一鬆一緊。

金融風暴後,巴西復甦強勁,大量熱錢流入,導致巴西貨幣里爾(real),自2008年底迄今已升值逾三成。巴西先於2009年10月實施熱錢稅,對投資股債市的外資課徵2%稅率。今年10月初,再調高為4%。巴西財長曼特加在9月底曾警告「國際匯率大戰開打」,並宣示巴西政府將大量買入美元,以阻升里爾。

俄羅斯近兩年復甦力道不佳,經常帳下滑,盧布承受貶值壓力。俄國央行9月曾經拋售6億美元外匯來拉抬盧布,避免成為熱錢襲擊的目標,另一方面可緩解因乾旱導致的糧價飆漲及通膨壓力。

新加坡也透過拉抬星幣,預防通膨升溫給熱錢可乘之機。新加坡金管局14日宣布放寬星幣浮動區間,緩步升值。該國8月份通膨率為3.3%,創18個月新高,星國政府認為有過熱的風險,由於看好未來經濟會持續成長,因此即使星幣今年對美元已累升8%以上,仍然透過推升星幣來抑制通膨。星國第三季GDP年增率10.3%,全年預計成長15%。

亞洲和新興市場努力防堵熱錢,但仍屬於各自為政的階段,成效有限。美國很可能在年底推出二次寬鬆政策,資金再度出籠的結果,將導致更大的市場波動。面對更嚴峻的熱錢來襲,央行總裁彭淮南9月份在「銀行家雜誌(Banker)」所說的,亞洲新興國家應聯手組成匯價干預機制,是不是也值得各國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粉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