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於十六日會見國際政治學會會長李奧納多.莫林諾時說,兩年多來海峽兩岸所簽署的十四項協議,都可視為「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CBM)。這是今年六月底兩岸簽署經濟協議ECFA以來,他第二次的同一說法。ECFA簽後,他即曾指出,這就是兩岸廣義的CBM。

 馬總統的說法顯示,他對於推動兩岸的CBM,立場明確,而且必然是從廣義的CBM,逐步走向狹義的CBM,也就是軍事互信機制。

 2005年4月的連戰與胡錦濤會議公報中,首度提出兩岸應該「達成和平協議」,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這些都在2005年8月馬英九繼任國民黨主席時,由他親自提議列入黨的政治綱領中,並且成為他於2008年競選總統時的重要政見。

 2008年5月馬總統就任後,兩岸恢復制度性協商,並且形成以「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來進行協商的共識。期間,多次傳出大陸有關人士在準備兩岸政治協商的議題,被台灣輿論視為大陸將打破先經後政的共識。然而,北京高層一再重申兩岸既定的協商原則不變。

 相信北京高層很清楚兩岸的政治協商,須從經濟協商的過程中累積互信。就政治學理論而言,經貿合作、人員往來等等,都是廣義的CBM,也是狹義的CBM的基礎。唯有基礎穩固後,兩岸政治協商的條件才會成熟;而這不等於迴避政治或所謂「只經不政」的批評。

 馬總統把十四項協議稱為CBM,完全合乎政治學理論與國際上的經驗法則。未來兩岸勢將不斷充實廣義的CBM,才能朝向和平協議及軍事互信機制穩步前進。

【中央網路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粉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